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票友之家,票友

查看: 946|回复: 0

为什么讲我国票据市场仍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179

帖子

9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2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20-7-28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eetsh 于 2020-9-11 14:47 编辑

    由于我国票据市场起步较晚,专业票据机构发展滞后,相比国外票据市场,我国的票据市场仍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平台的小融为大家详细讲解,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票据市场缺乏市场化的中介机构的参与
    从国外票据市场发展经验看,无论是日本的短资公司,还是英国的票据贴现行,都为企业发行商业票据提供了授信支持和中介服务,也就是通过第三方的形式,降低了风险性。在发达国家,票据市场的参与者通常涵盖了金融市场上所有主要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形成了多层次大范围的市场体系。由于在国外票据市场上涉及的主体较多,独立中介机构能够保证各方参与者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竞争,一方面维护了市场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票据运行效率。

    与发达国家以独立法人形式出现的票据市场中介机构不同,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中介机构设立在商业银行系统内,主要包括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票据专营机构模式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票据贴现窗口。我国的票据市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并且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有进入票据一、二级市场的资格。这使得大量机构游离于票据市场之外,市场主体的行为容易趋同,同时也使得参与机构倾向于为票据承兑设定高门槛,在客观上可能会减少中小企业进入的机会。造成了企业仍主要是希望利用银行信用进行票据融资,而没有利用金融市场上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对票据市场的风险进行分散。

2、市场参与者的局限性导致票据市场的工具种类以及数量有限
    我国票据市场工具主要包括本票和汇票,在现有监管法规中,本票只规定了银行本票,对商业本票未作规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比约为95%,商业承兑汇票仅占5%,票据市场工具种类较少。

    而国外票据市场的交易工具已由早期的汇票、本票发展到现在汇票、本票、国库券、债券、货币市场基金以及多种债权或债务票据等。从市场规模上看,中国票据市场交易额占货币市场总额的39%,而美国为80.54%。票据市场发展规模的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其市场组织功能的发挥。市场参与者的局限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之一。

3、西方票据市场的载体是专业的票据中介机构,我国票据市场的载体却是商业银行,导致我国票据市场不能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传导功能

    西方成熟票据市场是调节短期资金供需的场所,其主要职能是为各经济主体提供有效的调整流动资本的手段,是货币当局和金融体系之间的一条主要联系渠道。同时,票据市场的运作也为其他货币子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西方票据市场以中介机构为载体,根据票据的评级、贴现以及承兑等不同环节而分别设置,将票据市场的供求双方有机地联系起来。由于中介机构形成了一个互相制约的整体,所以中央银行通过这个中介体系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比较显著,减少了个别机构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

    但我国票据市场由于以银行为载体,银行“身兼数职”,而各银行又由于利益趋同,很难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在追求存贷款规模、降低不良资产率的目标下,容易与其他目标发生冲突。而且,我国的票据市场相对于其他货币子市场的发展来说,由于市场化程度较低,没有发挥其短期融资的功能。相反,一些企业通过虚假的票据贴现,将所获资金投放到资本市场进行违规运作。






电子承兑汇票也会有假?没想到牵涉多家央企和银行!
电子商票相对纸质商票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承兑汇票贴现|Archiver|小黑屋|票据资讯| 承兑汇票 | 票友之家 ( 浙ICP备18018573号-1 )  

GMT+8, 2023-4-2 19:06 , Processed in 0.154153 second(s), 28 queries .

© 2020 杭州豆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