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票友之家,票友

查看: 1458|回复: 0

非法买卖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及其危害,涨知识啦!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179

帖子

9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2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20-8-25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eetsh 于 2020-9-11 14:41 编辑

   我国《票据法》第十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及转让,应该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说,非法买卖银行承兑汇票这种私下交易、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票据的行为是不受《票据法》保护的,此类纠纷案件带来的损失很难通过民事、刑事途径追回。因此,目前来看,非法买卖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主要有以下风险及危害。

(一)票据出票人、买卖中间人涉及的风险
1、变造、伪造票据风险
    当前,许多不法分子在票据的数额、时间等要素上动心思,即利用一张真实票据,通过剪贴、挖补等方式,进行数据方面的造假,恶意修改票据日期、金额等要素。买卖人仅凭肉眼观察来鉴定票据的真实性存在极大风险。

2、恶意公示催告风险
    即票据买卖者将票据转让给他人,待对方履行合同义务、支付票据费用后,以票据被盗、遗失等为由,申请公示催告并要求法院作出对票据的无效(除权)判决。由于此时的票据实际持有者并不知晓该票据已被公示催告而失效,往往无法及时向法院申报应有权利,由此造成的纠纷损失通常无法挽回。

(二)银行涉及的风险
1、恶意贴现诈骗风险
    此类风险与恶意公示催告风险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受害人由持票人变成了贴现银行。贴现人持银承票据到贴现行办理贴现,在获得资金后立即将票据做挂失处理并要求法院作出对票据的无效(除权)判决,由于信息平台的落后而导致的信息不及时性,贴现银行也难以准确得知该票据存在的风险。待到票据实际到期日。托收资金无法到账,会给贴现行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2、银行内部员工违法行为风险
    当下票据的保管、移交程序大多无法可依,多是依靠各家银行自己制定相应的运营、内控规章制度,自行管理。这给了银行内部少数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通过将已经贴现的票据非法卖给倒卖者至其他银行再次办理贴现,或将票据抵押办理贷款等多种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给所在行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声誉影响。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优势虽多,但也存在非法买卖!
小微企业融资究竟有多么的难?又难在哪?该怎样破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承兑汇票贴现|Archiver|小黑屋|票据资讯| 承兑汇票 | 票友之家 ( 浙ICP备18018573号-1 )  

GMT+8, 2023-4-2 20:43 , Processed in 0.185932 second(s), 28 queries .

© 2020 杭州豆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