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票友之家,票友

查看: 1384|回复: 0

我国开展票据信用评级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179

帖子

9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2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20-9-22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eetsh 于 2020-9-22 14:22 编辑

    虽然我国票据市场从2001年开始发展迅速,为国内票据信用评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有效需求的不足等内源性因素导致信用评级的发展仍然较为滞后,接下来,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服务平台的小融为大伙讲一讲我国开展票据信用评级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耐心往下阅读,相信您一定会有所收获。

1、票据信用评级的基础数据缺失:
    我国票据市场缺乏统一的数据仓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及其相应的数据接口,无法满足票据评级的数据要求。现阶段,票据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散布于人民银行、银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例如商业银行历史的票据兑付信息存储在本行的数据仓库中,商业银行向当地银监上报票据承兑、贴现相关数据存储在属地银监的数据库内,在办理再贴现提交的票据数据、以及涉农票据等信息存储在属地人行的相关数据库中,票据基础数据彼此割裂。由于缺乏牵头者,无法将以上各渠道的票据原始数据通过聚类和匹配等标准化方式加以整理合并,形成完整的数据库,从而为票据的信用评级提供数据基础。所以目前市场上也只有票据宝每年定期会发布《中国票据信用评级报告》,对我国票据信用评级做出梳理与研究,但其所使用的数据都是中国票据网和自身数据积累的公开数据,无法覆盖全部金融机构,权威性和全面性欠缺。

2、票据信用评级的理论、制度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票据信用评级的方法还未定型
    由于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产品的评级需求旺盛,所以目前外部评级机构主要业务和很多精力都集中在这些相关市场,对票据评级的重视度不够。同时外部评级机构对于票据市场并不熟悉,对影响票据信用水平,但在债券评级中没有涉及的因素如票据保证金比率、贸易背景真实性情况还缺乏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若直接采用短期债券的评级模型,很容易导致票据的信用评级失真。所以外部评级行业若要进入票据市场,还需要在票据评级的数量模型建立、信息系统的开发等环节加强探索学习,制定出符合我国现实的票据评级方法和体系。

(2)评级行业的监管政策仍待完善
    支持发展票据评级的政策导向还不够明确,原先相关政策已经不适应当前评级发展的要求,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完善。例如 2011 年,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的通知》,出发点是防范商业银行因外部评级调整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部信用评级在商业银行对于票据信用风险分析方面的适用范围。

3. 评级结果的信服力不足
    由于行业竞争或者奖惩机制的设计缺陷,评级行业大都采用评级机构向受评对象收费的运营模式,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立场,从而激励评级公司给出过高的信用级别,导致评级结果区分度不高,对市场参与者业务开展的指导意义有限。

    同时由于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不平衡,除了少数实力较强的信用评级机构外,一些评级机构在资本实力、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仍有一定程度的不足,被迫通过价格竞争和放低标准等手段获取市场生存空间,对实际资信水平一般的主体和债项评级“虚高”,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使得评级结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一文读懂:票据市场信用评级的内涵与意义!
分享建立我国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三大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承兑汇票贴现|Archiver|小黑屋|票据资讯| 承兑汇票 | 票友之家 ( 浙ICP备18018573号-1 )  

GMT+8, 2023-4-2 19:56 , Processed in 0.140046 second(s), 28 queries .

© 2020 杭州豆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